32件秦人文物回归甘肃故里 仍有81件有待追回 7月20日,曾藏于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的32片春秋时期秦人金饰片
[摘要]7月20日,曾藏于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的32片春秋时期秦人金饰片,在甘肃省博物馆完成了交接。
7月20日,在甘肃省博物馆,一位观众拍摄法国无偿归还我国的32件流失文物的展览图。新华社发
掩于黄土2000余年,流失海外20余年,如今,它们终于“回家”。7月20日,曾藏于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的32片春秋时期秦人金饰片,在甘肃省博物馆完成了交接,同时,“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回归特展”拉开序幕,免费展览将持续到10月31日。这是中法两国间首次通过协商合作,促成流失文物回归的成功案例。
回归
32件金饰片正式移交展出
20日,流失海外20余年,包括秦人图腾鸷鸟在内的32件大堡子山文物移交仪式在甘肃省博物馆举行。它们原藏于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为法国有关人士捐赠。2014年以来,中法两国政府通过密切沟通,积极寻找流失文物返还的恰当途径。在中法两方积极合作下,32件金饰片原捐赠者皮诺和戴迪安二人解除了捐赠协议,并由他们将文物返还给中国。2015年4月、5月,32件金饰片分两批回到中国。
在当天的移交仪式上,甘肃省省委书记王三运向法国政府、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及两位捐赠人表示感谢。
“这批文物回归,是中法两国政府和友好人士通力合作的结果,彰显了中法两个文化遗产大国勇于担当国际责任、共同推动文化遗产国际保护的坚定意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说。
法国驻华大使顾山表示,法国和中国对遗产和文化都十分重视,文化是两国交往的基础。法国一直希望各国人民欣赏自己的文化和艺术。32件秦文物回归中国,得益于两国政府的不懈努力和原捐赠人的贡献。
为了让国内外观众一睹此次回归的32件秦人文物芳容,甘肃省博物馆从20日起举办“秦韵——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回归特展”,免费展览将持续到10月31日。
还有至少81件秦人文物待追
32件国宝顺利“回家”,也是我国对海外流失文物追索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特别是通过考古分析、科技鉴定等建立完整的证据链,并通过多部门、跨国协作促成文物顺利回归,为今后流失文物返还工作提供好的经验。”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辉说。
此次大堡子山流失文物的回归仅仅是个开始,还有大批文物散失在世界各地。王辉介绍,目前已知大堡子山流失文物中有线索的有81件,发现确认的国家和地区有英国、比利时、日本等,还有很多在私人收藏家手里,文物回家的路依然漫长。
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表示,国家文物局将继续加强国际合作,按照国际公约的相关原则精神,积极通过外交、法律等手段,争取促成更多流失文物早日回归。
价值重大仍有历史之谜待解
如今再访大堡子山,已没人能说得清这32件文物曾位于何处。“盗墓不会像考古一样细致,往往是打洞下去,拿走文物。所以,这些金饰片究竟出自哪一墓葬的哪个方位,现在难以判断。”王辉说。
此次回归的金饰品可能的用途有二,一是棺饰,二是马的盔甲。“丧葬的高规格,说明大堡子山埋葬的并非寻常百姓,很可能是秦人宗祖等重要人士。由于当时中国以青铜器、玉器为身份象征,而中西亚则是以黄金为身份象征。这些具有舶来色彩的金饰片证明秦人在西周、春秋时期就已经与中西亚有交流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辉说。
“这种包容兼并也是秦人得以壮大的一个重要原因。”王辉说,但这些黄金究竟来源本地还是由西域而来,目前仍是不解之谜。
同时,这些金饰片也确认了一系列论断,如大堡子山是秦人陵园、秦人发祥于西汉水上游等。此外,这些文物的回归也有利于研究人员了解秦人面貌及丧葬制度等。
幕后
盗墓猖獗文物流向海外多地从甘肃省陇南市礼县县城一路向东行至13公里处,是草木葱茏的大堡子山。文献记载,远古时代的秦人嬴姓族本为东夷的一支。西周中期,这些秦人主要活动在渭河上游及西汉水上游,也就是今天的礼县一带。直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建立了秦帝国。自此,中国进入了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
上世纪80年代,当地村民在挖一种动物化石“龙骨”时意外发现了一些古代墓葬,并由此出现了盗墓活动。1993年,盗墓活动加剧,大堡子山遗址惨遭盗掘,盗掘出土了大批青铜器和金器等重要文物。
随后,众多文物流失海外。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辉介绍,1994年一对铭文为“秦公作铸尊壶”的青铜壶在纽约现身。同年,有人在法国见到了戴迪安收藏的44片金饰片。大约同时,法国吉美博物馆入藏了一批出自大堡子山的金饰片。随后,日本、美国等地不断有出自大堡子山遗址的文物被发现。
十年追索回归之路艰辛漫长
大堡子山被盗掘后,我国文物部门启动了墓葬的抢救性发掘和文物查找工作。大堡子山曾在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有过两次大规模的调查发掘活动。1994年起,文物部门加大了对大堡子山的保护力度,并于1996年将其确定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2004年起,国家文物局组织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等单位,开展了以大堡子山遗址为中心的早期秦文化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项目,摸清了文物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2005年,国家文物局启动大堡子山流失文物调查项目,会同公安机关建立文物被盗流失的完整证据链,开展国际公约和相关国家适用法律及返还案例研究,向有关国家和机构明确我国对被盗文物的主权立场,制定追索流失文物的工作方案,开启了十年的文物返还路。
十年中,国家文物局和有关文博单位积极努力,在相关国家政府和友好人士的支持下,促成一批流失海外的大堡子山文物回到祖国的怀抱。
2009年,美国收藏家范季融、胡盈莹夫妇将所藏6件秦国早期青铜器捐赠给中国;2011年,国内收藏家郭炎将自境外征集的2件鸷鸟形金饰片、1组小型金饰片捐赠给国家。
在得知法国吉美博物馆收藏有大堡子山流失金器文物后,国家文物局随即组织专题调研,积极与法方协商文物返还事宜。最终于2015年,原藏法国吉美博物馆的32件金饰片全部回归祖国。
解读
如何确定文物来自大堡子山?
一是要做考古学分析。将金饰片风格与大堡子山考古发现的文物进行比对,同时将工艺技法与遗址年代比对,以此确定两者的关联性。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领队侯红伟说,这批金饰品的风格特征在除大堡子山以外的全国其他地方没有发现过,这也是一种反向印证。
二是建立证据链。国家文物局组织了律师和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从法律途径来做实证据链。“完全还原历史是不可能的,只能确定大约什么时间什么人偷掘,什么人带去法国,以实现证据的相互印证。”王辉说。
三是科技鉴定,即对文物本体和灰土等附着物的成分进行分析来确定。王辉说,中方将发掘的文物进行检测,并请法国实验室以相同的方法对法藏金饰品进行检测,经比对两者吻合。“这种检测方法具有唯一性,相当于检测了文物的‘DNA’。”
欢迎收听腾讯公益影像周刊“存在”官方微信: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或在微信上搜索“存在”(英文ID:txgongyi)。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Copyright © 2007-2020 稀音在线™ XiYinoL.Com 版权所有 黑ICP备11003048号-3技术支持:黄牛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