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 年,美国作家、民主人士史沫特莱女士以《曼彻斯特卫报》特约通讯员身份深入新四军战地,每周向外邮寄两篇通讯,报道新四军医疗工作和红十字医
1938年,美国作家、民主人士史沫特莱女士以《曼彻斯特卫报》特约通讯员身份深入新四军战地,每周向外邮寄两篇通讯,报道新四军医疗工作和红十字医疗队救护实况;向国际组织写报告呼吁医药、救护车辆等物资的援助。同时,她将战地调查随时寄送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部,作为总队部了解敌后战场、调整救护力量的依据。
1938年,史沫特莱由陆路来到长沙,请求林可胜总队长拨发前线奇缺的医药,尤其是治疗“打摆子”(疟疾)的奎宁片和针剂。在她的建议下,林可胜派出两支医疗队前往新四军战区开展医疗救护工作。关于医疗队工作情形,作为战地记者的史沫特莱,多有报道。
史沫特莱有“中国伤兵之母”之美誉,她穿梭于新四军各战场,及时向救护总队部报告新四军战区伤兵难民状况。随新四军经南昌时,史沫特莱亲眼目睹了一次红十字医疗队的紧急救护:“第二天,又一场可怕的空袭刚过,我就穿过仍在冒烟的街道到一○九后方医院去了。有一个红十字救护队在那里工作。甚至在炸弹落到医院四周的时刻,他们也不曾畏缩。我们穿上白罩衣,戴上白帽子,走进手术室……”
自全面抗战以来直至抗战胜利,中国红十字会先后派出20多支医疗队,到八路军、新四军军中服务,抗日根据地飘扬的红十字旗帜向世人展示了人道的力量。
(作者系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红十字运动研究中心主任)
由慈善公益平台发布在时事热点
由稀音传播发布在时事热点
由慈善公益平台发布在时事热点
由来自网络发布在时事热点
由稀音传播发布在时事热点
由慈善公益平台发布在时事热点
Copyright © 2007-2020 稀音在线™ XiYinoL.Com 版权所有 黑ICP备11003048号-3技术支持:黄牛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