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有“国际援华医疗队”的名誉,但外籍医生们实际并没有建立正式组织,而是在英国“国际医药援华会”的组织和资助下,分多批从不同地点来到贵阳
虽然有“国际援华医疗队”的名誉,但外籍医生们实际并没有建立正式组织,而是在英国“国际医药援华会”的组织和资助下,分多批从不同地点来到贵阳图云关。这些外籍医护人员大部分是在1939年前后到达中国,坚持到抗战胜利。他们与中国人民一起,经受了战争的煎熬和磨练,在艰苦的环境中度过了6年血与火的岁月。
在6年时间里,国际援华医疗队的外籍医护人员不计个人得失,均能忍受微薄待遇。他们学中国人拿筷子,吃糙米饭;住在茅草屋里,没有洗澡间和厕所,苍蝇、蚊子、老鼠让他们经常不能入睡;语言不通,给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尽管外籍医护人员在中国遇到了诸多困难,但他们不忘初心,秉承人道主义理念,在红十字旗帜下坚持救护工作,为中国抗战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从当时中国医疗条件很差的现实考量,因陋就简创造了“太阳沐浴器”,在部队中建立“灭虱站”,防治斑疹伤寒、回归热、疥疮等传染病。
1941年,日本在湖南常德投掷鼠疫细菌弹,肯德等外籍医师立即奔赴现场,冒着生命危险,开棺验尸,确定鼠疫在常德流行,并与第六战区长官署军医处长商讨防疫纲要,处理管理、预防、隔离、检疫、治疗、宣传、器材等事项,经过努力,扑灭了鼠疫。同时,肯德还利用新闻媒体,向世界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在与细菌战作斗争中,高宜田以身殉职,柯芝兰也因参加防疫,受到感染,不幸在昆明去世。王道医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重庆。
肯德医生还在视察部队卫生情况后,根据在中国参与战地救护工作的经验,写就《军医业务简评及改进之我见》报告,指出当时部队军医业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化的改进意见。
由慈善公益平台发布在时事热点
由稀音传播发布在时事热点
由慈善公益平台发布在时事热点
由来自网络发布在时事热点
由稀音传播发布在时事热点
由慈善公益平台发布在时事热点
Copyright © 2007-2020 稀音在线™ XiYinoL.Com 版权所有 黑ICP备11003048号-3技术支持:黄牛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