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腾讯公益迎来了一个里程碑时刻:网络捐款平台筹款突破50亿,超2.1亿人次为5万个项目贡献力量。 50亿的背后是国内第一家互联网筹款平台十余年发展历程的缩影,也标志着互联
近日,腾讯公益迎来了一个里程碑时刻:网络捐款平台筹款突破50亿,超2.1亿人次为5万个项目贡献力量。
50亿的背后是国内第一家互联网筹款平台十余年发展历程的缩影,也标志着互联网公益从自发到自觉,从感性到理性,从热情到专业,正逐步步入下一个理性发展的阶段。
十余年里,在科技的助力下更多公益项目得以被更多人看见,使公益项目可追踪、可协同、可共创,大众对公益的参与度和关注度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是对公益项目的真实性和透明性更加严苛的诉求,这不仅促进了公益组织自身发展能力的逐步进化,也催生了更加多元和创新的公益行为和方式。
50亿里程碑的下一步 拥抱理性公益浪潮
在这50亿爱心捐赠背后,来自手机移动端的捐款占比自2016年起已达到98%,单次捐出金额在100-999元的总额占比突破50%,越来越多的施善者,因为指尖公益的便利性,不再袖手旁观,也不再谨慎和犹豫。
而对公益项目而言,验证信息更透明、反馈次数更多的项目更容易获得受众的信任,筹款量也越高。因此,公益项目发起发需要更加积极的提升项目透明披露和反馈。
虽然过去疾病救助、教育助学等“催泪弹”项目无论在项目数还是筹集的总金额上都高于环保类型项目,但头部环境保护与动物保护项目更容易获得更大程度的关注,具备极大潜力。
从平台趋势来看,经济指标与捐赠指标一直都成正比,因此东部沿海地区的公众在捐款频次和金额上表现更突出。而从人群来说,70、80、90后捐赠习惯差异明显,80后在捐款人数,捐款总量相对占比高,但平均到单次上却不如80前群体。可以看到,随着80后、90后不断成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未来其群体平均单次捐款额可能也会上升,最终形成多次多捐捐款的模式。
随着指尖公益的发展,十余年里,越来越多的商业人士和新兴公益组织开始参与到公益慈善事业中,捐赠人话语权越来越强,他们不仅希望自己的捐赠意愿能够被倾听,也常常给公益项目的执行提出中肯的建议,还希望直接地对公益项目进行监督,完成单一的“捐赠人”到“同行人”的身份转变。
从自发到自觉,从感性到理性,从热情到专业,是中国公益行业正在进行的变化与变革。从腾讯公益50亿捐赠的里程碑背后,我们看到,大众对公益更多的将由情感出发走向理性持续,不再追逐公益的数字欢呼,而是专注于公益的理性循环。
正如陈一丹提到, “我们让善意创意,让公益意识和公益习惯深入生活各个层面,促进社会革新。互联网公益的下一个十年,技术的迭代将进一步让人人可公益成为现实,但‘理性公益’是下一波浪潮的关键。”
将透明进行到底 重塑大众对公益的信任
科技让公益变得更便捷,更理性,但如何保证项目的透明,重塑大众的信任呢?
层出不穷的网络捐款刷屏事件,一些公众对公益不理解、不看好和不信任的疑云,始终没有消散。
随着腾讯公益平台筹款金额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公益组织和个人入驻腾讯公益平台发起公益项目并开展募捐,仅在2018年,腾讯公益平台筹款17.25亿元人民币,捐款人次超过6909万人次,受益公益项目数量15743个,能否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是决定腾讯公益平台能否获得用户长期信任的关键。
基于此,近几年,腾讯公益从99公益日规则共建、产品透明度组建升级到“回响计划”项目披露、冷静器的产品更新,通过技术的手段让每一份善心源于情怀,更源于对项目的信任,从而付诸行动让社会问题得以更好的解决。
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理事长王林表示,透明与公开是慈善公信力的根本和来源。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马安妮认为,公开透明是公益项目获取更广泛支持的基石,用科技的力量为公众和公益机构之间搭建信任的桥梁,公众能放心捐款,也为公益项目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017年,腾讯公益发布“透明组件”,通过“财务披露模块”、“机构信息展示”等功能,使公益平台模块标准化,让平台上项目更加透明,做到可跟踪、可追溯、可记录、可沉淀,通过互联网核心能力,持续助力公益透明度提升,引入专业第三方德勤,帮助公益伙伴高效做好“专业披露、透明呈现”。
由稀音传播发布在新闻动态
由稀音传媒发布在新闻动态
由慈善公益平台发布在新闻动态
由稀音传播发布在新闻动态
由慈善公益平台发布在新闻动态
由慈善公益平台发布在新闻动态
Copyright © 2007-2020 稀音在线™ XiYinoL.Com 版权所有 黑ICP备11003048号-3技术支持:黄牛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