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亚丽的弟弟白飞正是这样一个返乡青年。白飞曾参加过很多学生下乡的活动,毕业后受姐姐影响,决定回乡成立一个合作社,推动整个村庄的发展。在河
白亚丽的弟弟白飞正是这样一个返乡青年。白飞曾参加过很多学生下乡的活动,毕业后受姐姐影响,决定回乡成立一个合作社,推动整个村庄的发展。在河南老家,白飞把自己家的宅基地拿出来,组织村民们建文化广场、图书室,开展农民运动会,过集体生日。他还尝试做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和互助金融,即把资金存到合作社下设的资金互助部里,再给当地农民贷款。
从来没有种过地的白飞,还希望在村子里推动生态农业。为了说服村民不用农药化肥,他在村口的几十亩地里做品种实验,因为那里是村民每天必经的路口。逐渐地,村民们发现不用大量的农药也能生长出优质的农产品,并能通过大型的销售平台顺利出售。
对于像白飞这样的返乡青年,白亚丽和乡建中心会组织地域性的返乡交流会,为他们提供学习、考察的机会。“比如我们在河南成立返乡青年小组,他们之间彼此支持,不会是一个人回去孤零零的,就像到了沙漠一样。”
做了十余年的乡村建设工作,白亚丽认为梁漱溟等先贤的理念更多体现在精神层面,而乡建中心考虑的视角不一样。“因为社会背景变化很大,现在的农业链条正处于全球化的链条之中。”
白亚丽和同事们做了大量探索,试图恢复农村中的互助合作组织。除了培训青年学生人才,他们也培训当地农民,改变他们的观念,通过建立试点,打造示范性的合作社。每次下乡,白亚丽和同事们常常在村子里打地铺,走访到农户家遇上吃饭会付钱。他们花大量的时间跟村民们一起讨论:村子的现状如何,要不要改变,如何改变。“村子的问题可能每个人都知道,但是没有一个人把它变成一个公共的话题,并且一起讨论怎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