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网络暴力 #阳光讨论#倡网络文明(2)

“我曾问过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当时真的不堪重负放弃了演员这个职业,是否网络暴力就会消失?答案是当然不会,既然还是要面对,就应该积极面对。

本文由稀音在线发布于2015-07-14
目前已被网民围观了192次
转载请注明文章地址http://www.xiyinol.com//cn/aixingongyi/gongyihuodong/2015/505.html
原文来自“稀音传媒”,原作者稀音传媒

  “我曾问过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当时真的不堪重负放弃了演员这个职业,是否网络暴力就会消失?答案是当然不会,既然还是要面对,就应该积极面对。”“马甲线女神”袁姗姗演讲中妙语连珠,整场演讲被7次掌声打断,被评价为“励志逆袭”、“完成被黑到被赞的华丽转身”。

  探因:警惕网络时代“羞辱文化”背后的“集体无意识”

  有媒体总结了袁珊珊“不被观众喜欢的五大理由”,分别是“长得丑”、“演技差”、“于正捧的”、“苦情玛丽苏”,最后一条居然是“没有理由”。此前有媒体报道,莱温斯基也曾呼吁抵制“羞辱文化”,她称冷酷、放纵的网络环境助长了网络煽动、侵犯个人隐私和网络欺凌,形成一种“羞辱文化”。靠点击赚钱,耻辱越多,点击越多。点击越多,广告收入就越多。

  究其原因,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程曼丽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指出,从媒体角度来看,一方面,一些媒体将信息进行选择性排列,置顶、推送有盈利诉求的信息,使舆论朝非理性方向集聚。另一方面,信息把关者的责任意识、专业水平、媒介素养存在欠缺,一味爆冷门、拼隐私、晒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受众对事实真相的判断。

  从社会角度来看,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中心研究员朱巍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很多脑残粉并不是单纯的个人行为,是一些公关公司为达到某些目的进行的有组织行为。我国对网络公关、网络水军做过明确规定,违法行为必须承担法律责任。”而从袁珊珊的个案延伸到网络治理,他认为在网络环境中,如果主流声音不旗帜鲜明地站出来,就会形成沉默的螺旋。因此主流媒体、大V应起到更积极的作用。

公益广告

相关推荐更多>>

新闻报道
2019全国“爱耳日”公益音2019-03-12
携手青年,人道同行 “一2018-10-23
陈竺赴英山调研定点扶贫2018-10-23
“中国—东盟红十字博爱2017-10-04
红十字进校园关爱青少年2017-10-04
为爱同行北京2016长城越野2016-09-26
我们是谁 关于稀音在线 联系我们 隐私声明 用户协议
我们做什么 公益宣传 慈善活动 爱心推广
网站相关 网站地图 新闻订阅 标签云

Copyright © 2007-2020 稀音在线™ XiYinoL.Com 版权所有 黑ICP备11003048号-3技术支持:黄牛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