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编内容 上海一中学首推网络欺凌预防指南(4)

张正国: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发。像敲诈勒索这样的事情,我把它叫做“硬暴力”,对人的伤害是可见的,相比较而言,网络欺凌对学生的伤害,就显

本文由稀音在线发布于2017-04-12
目前已被网民围观了70次
转载请注明文章地址http://www.xiyinol.com//cn/aixingongyi/xinwendongtai/2017/3295.html
原文来自“网络转载”,原作者稀音传播

张正国: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发。像敲诈勒索这样的事情,我把它叫做“硬暴力”,对人的伤害是可见的,相比较而言,网络欺凌对学生的伤害,就显得很不一样。

网络暴力,以语言暴力为主要形式,对人的伤害其实更深,对学生心理的伤害,不是短时间能够恢复的。

新京报:这种现象的存在,给学校管理带来什么样的挑战?

张正国:相比于线下的这种校园暴力事件,网络欺凌具有隐蔽性强的特点,一些学生遭受了网络欺凌后,也不愿意跟老师或者家长说,学校介入的难度也更大。

新京报:有将手册继续推广的想法吗?

张正国: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当然希望更多的学校重视这一方面,对学生做出有益的引导。当然,推广这样的手册,还需要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

■ 延展

网络欺凌未成年人涉刑责

今年1月6日,国务院法制办发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条例中明确提出,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通过网络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威胁、侮辱、攻击、伤害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学校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发现未成年人遭受网络欺凌侵害的,应当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救助,必要时向公安机关或其他有关部门举报,接到举报的单位应及时受理。

条例指出,对未成年人实施网络欺凌,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张正国介绍,校园中常见的网络欺凌现象,包括通过社交网站随意发布侮辱性词汇攻击他人,捏造事实抹黑同龄人,以及使用他人照片,制作侮辱性“表情包”等。

北京泽永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永杰告诉新京报记者,通过网络辱骂他人,伤及他人人格尊严,属于侮辱、寻衅滋事行为,轻则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应当受到罚款、行政拘留的行政处罚,重则涉嫌寻衅滋事罪。而如果因为网络欺凌,导致被欺凌者出现抑郁乃至自杀等恶性情节,则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 盘点

公益广告

新闻报道
92岁高龄的尹高兰老人多年2020-04-16
“中国慈善公益品牌70年2020-04-16
志愿者“眼观八方”完成2020-04-16
奥运冠军杨凌:公益是一2020-04-16
一块做好事!2019年“99公2019-09-15
腾讯公益思想汇首倡:互2019-09-15
我们是谁 关于稀音在线 联系我们 隐私声明 用户协议
我们做什么 公益宣传 慈善活动 爱心推广
网站相关 网站地图 新闻订阅 标签云

Copyright © 2007-2020 稀音在线™ XiYinoL.Com 版权所有 黑ICP备11003048号-3技术支持:黄牛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