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德之:通过现代慈善实践资本共享(3)

“人有人性、神性、魔性,你首先要做一个正常人,然后尽可能地接近更多的神性。”卢德之说,“正常人,首先要做到的是做自己接受的那个自己。”

本文由稀音在线发布于2015-07-01
目前已被网民围观了84次
转载请注明文章地址http://www.xiyinol.com//cn/xiyinnenliang/guangrongbang/2015/358.html
原文来自“慈善公益平台”,原作者稀音在线

  “人有人性、神性、魔性,你首先要做一个正常人,然后尽可能地接近更多的神性。”卢德之说,“正常人,首先要做到的是做自己接受的那个自己。”

  卢德之做“红顶商人”并不顺心,加上自由洒脱的秉性,他越来越觉得这种半官半商的状态不适合自己。经过一番思考,他选择彻底离开体制,做一个自由人。白手起家,创业维艰,但最终,他得以苦尽甘来,积累了一定的个人财富。在财富上站稳脚跟后,卢德之又一脚踏进公益行业。

  汶川地震后的5月20日,早已酝酿、筹建的华民慈善基金会宣告成立,注册资本达2亿元,是当时原始出资额最大的非公募基金会。发起人和出资者除了卢德之外,还有特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及该公司董事长李光荣。

  很多人认为华民基金会应5·12汶川地震而生,更多人不理解为何投入如此大额资本,实际上,在基金会成立的前一年,卢德之便出版了《资本精神》。从这部书里,能够看到他对财富意义的系统性思考,以及他投身慈善的逻辑。

  卢德之与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院长埃尔伍德交流

  卢德之与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院长埃尔伍德交流

  思想者

  卢德之讲湖南普通话,口音浓重。“一个户人,你既要做菜户的举人,也要做精神的举人。”翻译成普通话应该是这样的,“一个富人,你既要做财富的主人,也要做精神的主人。”

  卢德之很少就慈善谈慈善,那些因为方言浓重而难以辨析的短句、词组中,可能是某个哲学概念,可能是某个经济学观点,可能是某个政治学理论,也可能是中国文化史上某个重要阶段和重要人物。如果跟他不熟悉,便不太容易准确理解他所说的内容。

  “我要把《共享论》出版了,就有个阶段性的思想成果了。”卢德之对《中国慈善家》说。

公益广告

相关推荐更多>>

新闻报道
崔永元薛之谦携手为乡村2016-08-01
黄晓明Angelababy为全国洪灾2016-07-11
托举哥爬楼救3岁男童 称“2015-11-09
河南一教师溜出医院绑着2015-10-11
韩红送爱心药箱 张卫健加2015-08-28
李晨公益继续奔跑 捐款百2015-08-28
我们是谁 关于稀音在线 联系我们 隐私声明 用户协议
我们做什么 公益宣传 慈善活动 爱心推广
网站相关 网站地图 新闻订阅 标签云

Copyright © 2007-2020 稀音在线™ XiYinoL.Com 版权所有 黑ICP备11003048号-3技术支持:黄牛传媒